
泪目!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再次语出惊人:“2000年我母亲去世,2006年父亲去世。但当我父亲去世的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缘起性空’。万事万物都如此,它曾经没有,将来也会没有。不管你有多爱这个世界,终得撒手……”
真是生死顿悟!王德峰教授叹息:“你当下便能感受到天之灵,从而审视自身生命的真谛。就像母亲目睹我丢弃她的物品一样,你亦能顿悟。”一个节俭的母亲,一个喝过的矿泉水瓶,一张废弃的纸皮都舍不得扔掉,可当她死去后,再也护不住曾经珍视的一切,哪怕包括她最深爱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无论你心中有多么深的爱,这个世界的旅程终究还是需要放手。在你离世的那一天,你会明白,人生不过是在这个世界上短暂的过客,一趟串门而已。

如今再读,王德峰教授那一句“她站在永恒里微笑地看着我扔她的东西”,这是何等的生死顿悟啊!亲人的离去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事情,甚至我们都愿意去承认,而王德峰却教会我们如何去直面亲人的生死别离!王德峰说,这叫作“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的意思就是,世间万物不可能独立存在,它们因为一些因缘际会才被赋予了意义和价值。就像是那些瓶瓶罐罐,因为母亲的喜好,才让它们成为了“宝贝”,母亲离世后,它们对于家人来说就没有了意义。

换句话来说,父母和孩子因为缘分汇聚一起,建立了一个家庭,而等到父母离世后,这个家庭就会散去,孩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其他人因为缘分汇聚一起,建立一个新的家庭,他也就开始扮演了“父母”的角色。所以,缘聚则合,缘尽则散。人生的每一个渡口都是如此,任何事物都不会长久,失去了就是缘分尽了,不要心存执念。痛苦是必然的,只是要学会释然……
了解这一点,你就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有一切都是因缘而生,如同你一出生,这世界已经为你写好了剧本,记载了所有你应该经历的一切。
只有安于每一个当下,安于每一个真实的当下,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最大的自在。

正如王德峰所言:“像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内耗特别多,为什么?因为特别执着于一些东西,名啊利啊学历啊事业啊感情啊,其实没必要,因为到最后都是一场空,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缘起性空”,对我们的指导意义,不是让我们执着于“性空”,而是要我们懂得“性空”的本质,这样我们就能不着“相”了,这样我们才能“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被身外物所迷惑,因为一切都是空。
凡事有因有果,不要和生活较劲,更不要有执念,用烦恼虚度人生,接受生活得不完美,顺承人生的变化,缘起时,欣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和挑战;缘灭时,淡定随缘,不奢望,不强求。

王德峰如是说:“人生的意义,就是体验和感受,我经常说我希望等我老了那一天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去回首这一生我是不遗憾的,我是快乐的,这才是不枉此生。”
不得不说,王德峰对于“缘起性空”的解释,通透又精辟,人人都读得懂!
王德峰,素有复旦“哲学王子”美誉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深厚的哲学功底,更是因为一种独属于他本人的授课风格。让许多抱着好奇心想看个究竟的网友,在听完他的课程之后直呼“停不下来”、“醍醐灌顶”。
就连上海弄堂里大字不识一个的很多老头子、老太太,也经常跑到复旦大学听他讲课。

有一天,当他走在弄堂里时,被邻居老太太拦住了:“王教授,我天天都在听你的课呢。”
王德峰感到惊讶之余,也被感动了。
在挑战不断的今天,如何寻找目标和意义,寻找动力,也成为大多数普通人面临的人生课题。
而王德峰写的这本《寻觅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换一个别样的思考维度,指出生活中那些被轻易忽略掉的现实,从而引起内心的反思。

在书中,王德峰通过对读书、教育、生活等话题的探讨,讲述一些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由此深入浅出地谈哲学问题,讲虚无、讲得失 、讲人性,教导人们踏踏实实地,在现实生活中寻觅意义。
《寻觅意义》这本书收获了很多读者的首肯:
网友说:“王德峰教授的语言真的很能引人思考,我想这种老师才配得上称为大学教师,是实实在在帮助学生去探索人生的价值、意义以及良好的三观,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

王德峰教授在《寻觅意义》中写道:
“身处现代社会,我们时常感到不安,而所有的不安,都源于两个字——‘意义’。我们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工作的意义、学习的意义……如果能够解决这些疑问,那么一切困难就迎刃而解。”
在《寻觅意义》中,王德峰教授结合生活中的各个案例,深入剖析了教育、哲学、生活、工作、学习等多个方面的难题,用风趣幽默的文字,为当代人解开重重疑虑,寻觅到开释心灵的“良药”。
有读者说:“每一个迷茫、内耗、陷入精神困境的人,都应该读一读王德峰!”
好书不贵,不过一顿饭钱!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能够平静你的心灵,让你找到内心的安宁和归属感的书籍,那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TH】Y 寻觅意义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中国哲学境界书籍¥49.8精选
盛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